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27 09:44:31,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9月1—3日,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和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东亚唐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东亚唐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与会学者探讨了涉及唐诗在东亚各国被阅读、传播、论评、接受的诸多议题,共同研讨如何更好发掘东亚唐诗学文献的价值和意义,发挥唐诗在东亚各国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唐诗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也在东亚各国发挥着持续、深远的影响力。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在勇表示,唐诗研究可分为国内研习传承和海外传播接受两个方向。东亚唐诗学研究将两者融合,既有助于发掘唐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魅力,也有利于揭示唐诗作为“桥梁”在东亚各国文化交流中的特殊作用。
针对唐诗研究如何从中国传统转向东亚传统的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伯海认为,这既是一个扩大研究面的问题,也是一个转换视角的问题。中国传统的唐诗学研究视角是以中国的民族传统为对象,而东亚唐诗学研究增添了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的视角,这样才能更好把握域外唐诗学研究方向。我们要关注被研究国家的自身历史背景与文化背景,在对待不同民族文学时应进行比较研究,尤其要注意他们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对不同民族诗学的相互参照和整体反思,将使我们立足于中华传统之上的创新更加顺畅。
韩国延世大学国语国文学系教授许敬震长期关注唐诗在韩国传播接受问题,提出古代韩国由于口语和文字不同,特地创制韩国本土文字“训民正音”以帮助阅读汉文,随后就出现了一些唐人诗集的谚解本,李白、杜甫都在其中。谚解既可以帮助不懂唐诗者理解诗意,又能助力懂诗之人加深理解,大大拓宽了唐诗在古代韩国的接受群体,展现出唐诗在“异域”被阅读、翻译和传播的情况。
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教授道坂昭广则关注“初唐四杰”对陶渊明的接受和塑造。他认为,陶渊明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归居田园的隐士,但杨炯和王勃却往往引用他彭泽县令的身份,目的在于彰显陶渊明社会身份下独特的价值观和充实的精神世界。这体现出唐代诗人对前代文化遗产的继承和改造。
东亚唐诗学研究的推进,不仅依赖文化视野的扩大,也要得益于东亚各国唐诗文献的发掘与整理。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主任查清华表示,域外唐诗学文献的发掘将为唐诗研究注入活力,尤其东亚各国对唐诗的阅读、欣赏、批评、模拟,催生了大量的唐诗相关文献。这些文献储存着丰富的审美经验,传递着多方面的文化信息,不仅扩大和深化了唐诗的既有传统,也推动了东亚各国的文化交融。我们要始终持有世界文化视野,持续拓展唐诗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蕴,促进唐诗在东亚各国的发掘整理与对外传播,更好推进东亚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查建国陈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