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24 07:31:52,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原标题:东面之敌12万,他却向东突围,部下说是以卵击石,结果一战成名
一般来说,突围都是选择敌人防御力量薄弱的方向,这样才能增加成功的几率。但有一个将军却是例外,当时他被敌人四面围困,东面之敌力量最强,不仅有十余万重兵,而且还构筑了完备的防御工事。此时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选择其他三个方向突围,但出人意料的是将军却偏偏选择向东突围,结果一战成名。
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将军就是皮定均。1946年6月末,老蒋命令刘峙率30万大军对中原解放区发动围攻。当时中原军区全部兵力加起来仅有6万人,足足比敌人少了24万,而且武器装备也远不如对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和敌人硬拼的话肯定是要吃亏的,最终上级决定突围。既然要突围,就得有部队负责殿后阻击,这副重担最终落在了皮定均和他的一旅身上。
一旅的前身是1944年9月组建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别看成立还不到两年时间,但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却十分强悍,连以上指挥员全部都是老红军,在豫西抗日时曾打得当地日伪军心惊胆战。正是由于善打硬仗,所以王树声才将掩护主力突围的重任交给了一旅。一旅也确实强悍,硬是和数倍于己的敌人血战了三个昼夜,出色的完成了断后任务。
主力跳出了包围圈,但一旅却身处险境,四方都是敌军。该向哪个方向突围呢?最简单也最保险的就是跟随主力向西走,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随时可以得到主力的支援,避免使自己成为一支孤军。但坏处也显而易见,如果皮旅选择跟随主力向西走,敌人就可以集中全部兵力向西追击,这对已经跳出包围圈的主力来说极为不利,因此皮定均毫不犹豫地舍弃了向西突围的想法。
那么向东突围怎么样呢?据情报人员侦查,刘峙在东面布置了4个整编师将近13万人的兵力,而且构筑了十几道防线。皮旅仅有6000多人,如果强行向东突围,无异于以卵击石。南面和北面之敌虽然兵力稍弱,但南面有长江天险,皮旅根本无法逾越;北面的黄淮平原上河流纵横交错,此时又是雨季,河水泛滥,部队要想连续渡河困难重重。
四个突围方向均有无法克服的困难,究竟该向哪里走呢?众人都把目光瞄向了皮定均。经过一番思考后,皮定均最终拍板向东突围。许多人对此感到不可理解,东面之敌有十几万,旅长却选择向东突围,这不是拿鸡蛋碰石头吗?望着众人疑惑的目光,皮定均解释了自己选择向东突围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这样做可以让十几万敌人跟着自己走,主力面临的压力就减轻了;第二个原因是东面之敌虽然兵力最多,但其四个整编师并没有完全合拢,各部之间还有不小的空隙可以利用;第三个原因是敌人绝不会想到我军敢从他们防御力量最强的东面突围,我军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打敌人个出其不意。
听完皮定均的解释后,众人无不佩服。6月26日傍晚,天降暴雨,几米外就看不清人影。皮定均趁此良机,指挥部队从敌人的结合部穿了出去,经过几天的强行军后进入了大别山。直到此时,刘峙才发现皮旅已经跳出了自己的包围圈,于是匆忙调集部队围堵,但为时已晚。7月20日,皮旅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艰苦行军后成功抵达苏皖解放区,创造了我军行军史上的一个奇迹。皮定均由此一战成名,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